湖北“飞”向万亿级新兴市场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外卖员操纵着无人机精准投放美食
浙江的海鲜30分钟“飞”抵湖北
休年假来个太空五日纯玩无购物游
……
人类对天空的想象从未停止。当我们放大历史尺度,时隔五年、十年再去看以上这些设想,有可能就已成为现实。
“向天空要增长点。”当前,湖北从地面到低空,从高空到太空,正全空域谋篇布局,综合立体“交通网”正在加速成型。
01
把“路”修到天上去,意义在哪儿?
简单来说就是四个字——降维打击。
交通,带来人流量与物流量,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古代与近代,水路或单条铁路运输,都是一维线性的。汽车的出现,把一维线性的交通变成了二维平面网络化的交通。当经济体量进一步增加,交通运输就得上升到“三维立体”,通用航空势在必行。
在中国,人口过度集中在“胡焕庸线”以东的平原地区,在丘陵、高原众多的西部地区,要开展地上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难度与投入都非常大。但如果把通用航空发展起来,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定义:胡焕庸线又称“瑷珲—腾冲线”,是描述中国人口分布的一条地理界线,将我国分成人口密度相差悬殊的东南和西北两大区域,该线1935年由胡焕庸发现。)
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23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中国平均每天超1.6亿人次跨区域人员出行,货运方面,平均每天运输1.5亿吨货物,其中快递3.6亿件。
物流与人流的市场之广、潜力之深,可见一斑。
中国航空学会理事长林左鸣曾预测:“通用航空的大发展,很可能是中国物流运输的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可以让中国的经济运行体量呈几何级数地提升。”
总的来说,三维的立体经济形态对二维的地面经济形态可以进行“降维打击”,城市能级能一跃而上。
这块起码是万亿级别的“大蛋糕”,湖北怎么可能不“掘金”?
02
把“路”修到天上去,湖北做得怎么样?
咱们坐上思维“无人机”,从低空一路“飞向”浩瀚宇宙,一层一层看湖北这张立体交通网是如何布局的。
低空
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商业化元年”。我们头顶的天空肉眼可见忙了起来:
3月赏樱季,东湖磨山完成了其首次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的商业飞行;十堰市发布《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剑指300亿产业规模;光谷开设全国首个“低空经济服务窗口”……
《城市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报告(2024)》显示,武汉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位居全国第八位,低空经济企业数量(124家)排在全国第六位。
发力低空经济,武汉的起点并不低。早在9年前,已经成功创建高德红外的黄立杀入无人机领域,以普宙为名再次创业,并在两年前将普宙从深圳迁回武汉。除普宙科技外,电鹰科技和飞流智能也在无人机领域声名鹊起。前者的无人机广泛应用于电力巡检、公共安全、生态环保等领域,后者可年产数百台工业无人机和千套级“无人机巢”。
面对低空经济热潮,武汉已明确“迈向全国第一方阵”的目标。根据规划,2030年低空经济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作为武汉低空经济产业两大聚集区,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将建设中国光谷低空经济产业园、中国车谷低空经济产业园。
而接下来,光谷和车谷在低空经济领域的表现,将直接决定武汉能否如愿晋级全国第一梯队。
高空
机场是一座城市通往世界市场的大门。
对于内陆城市而言,机场更是城市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加快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湖北打造内陆开放“新沿海”、空中“出海口”步入快车道。
从国内来看,上海的“一市两场”布局明晰,虹桥服务国内航班,浦东服务国际航班。成都的双流机场主打国内精品航线,天府机场主打国际航班。而湖北是“两市两场”——花湖机场是货运枢纽,天河机场是客运枢纽,两者协同打造湖北航空客货“双枢纽”,与其他城市有明显区别。
从国际上看,世界前三个专业性货运枢纽机场的附近均没有大型客运机场。而花湖机场50公里处有天河客运机场,在货运枢纽和客运枢纽的联动发展上有前三名没有的优势。
“湖北‘双枢纽’临空经济发展是国内外均没有先例的创新。”这是中国临空经济理论首创者、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曹允春对湖北航空枢纽地位的评价。
太空
2024年全国两会上,作为新增长引擎之一,“商业航天”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湖北是全国较早谋划发展商业航天产业的省份,2016年即获得国家批复在武汉建设国内首个商业航天产业基地,2023年商业航天及关联产业总产值达560亿元。目前,湖北在我国率先形成在同一个基地内实现卫星、火箭、应用“齐聚”的格局。
就在两个月前,湖北印发了《湖北省突破性发展商业航天行动计划(2024—2028年)》,明确指出将构建“箭、星、网、端”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到2028年,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商业航天创新发展高地。
03
把“路”修到天上去,怎样“突围”?
对于湖北而言,在高空和太空领域已有一定的底子,所以更需要“破冰”与“突围”的,是新兴的“低空经济”。
此前有专家认为,低空经济最活跃的是无人机的快速普及。在湖北省无人机行业协会秘书长、湖北电鹰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玲玲看来,武汉“应用强、制造弱”的趋势十分突出。武汉,乃至整个湖北省无人机大部分都围绕着应用和应用服务在做,整机制造企业偏少。李玲玲认为,接下来武汉比较重要的环节还是聚焦发展产业园,“产业链供应链企业要抱团发展,以前的布局有点太分散。”
6月在汉举行的2024武汉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推进大会上,当选为武汉市低空经济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的普宙科技董事长黄立则表示,低空经济产业链条长且复杂,基础设施需多方共建,空域资源需多方共管,只有当产业进入组织化、合作化、规范化的阶段,才能得到全新发展。
这也进一步要求,城市发展低空经济要结合自身优势,找准定位。新兴产业发展不能一拥而上和盲目跟风。于后发城市而言,需要在低空经济产业链中找到自身比较优势,并充分融入产业链中将优势放大,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逐中实现城市逆袭。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cnminqi.com/hubeisheng/2024-07-22/1146.html